欢迎访问无锡市民政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加强专项论证评估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4-07-05 14:34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加强专项论证评估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为解决老城区优化发展和高新区主体地位问题,先后开展了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经过区划优化,市辖区从6个减少为5个,中心城区街道由17个整合为9个,规模和布局适应了城市发展战略,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在区划调整过程中,无锡针对政区变更可能对历史文化造成的影响开展专项评估论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统一,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同。

一、新设区名称彰显历史文化魅力

无锡市把注重城市的古韵与新兴发展相融合作为政区名称专项论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围绕 “老城区的优化发展、新区的主体地位”两大问题导向,开展了专项评估论证。在前期调研酝酿阶段,在市、区等层面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涉及的区域街道和社区代表、部分知名企事业单位代表等社会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在取得第一手调研材料基础上,市政府组成新行政区命名评审委员会,围绕两区域自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渊源,特别考虑吴文化的鲜明特色,召开由相关部门和地名专家学者参加的行政区划名称专项论证会议,开展了多方分析,取得高度一致认可:城区三区合并用“梁溪”命名。其理由是:梁溪为古代无锡的别名,梁溪河为流经城区的主要河流。而梁溪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元代王仁辅《无锡志》记载“古溪极狭,南北朝时梁大同重浚,故号梁溪”;也有相传东汉梁鸿偕妻孟光曾隐居于此,故而得名。用“梁溪”命名焕发了城市的古韵,且梁溪被誉为无锡人的母亲河,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同感。无锡高新区设立的区名,最初列有新吴、盛吴、飞凤、金城、兴吴、泰伯等,后经过多次论证,认为新吴较为合理。其理由是:新吴的“新”既代表高新区,记载其20多年发展历程;新吴的“吴”表明该地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史载泰伯与二弟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至江南,在无锡梅里建立“勾吴”,泰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宗祖,故取“新吴”,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最终市政府综合各方面意见采纳“梁溪”、“新吴”作为行政区名称。最终上报获批的“梁溪区”、“新吴区”,既体现了原有行政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习惯和情感上的需要,又标志着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印象有力有效塑造,获得了普遍认同。

二、城区街道名称突出区域特点

无锡市在老城区街道优化整合中,以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便于群众生产生活为基本原则,以“三用”为基本路径,对保留的街道名称开展专项论证评估。一是恢复起用,考虑历史地名保护因素,反映文化传承和印记。如清名桥、北大街、扬名均为列入第一批《无锡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优先恢复起用;二是沿袭惯用,如群众习惯称呼、广泛认可的广益、黄巷老地名;三是对标参用,惠山是无锡主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和地标,惠山古镇又是著名景区,瞻江立交是城北主要交通枢纽和地标,辨识度、认同度高,故参用惠山、瞻江作为街道名称。无锡市、梁溪区邀请了对无锡地名文化、城乡规划、人文地理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老领导、专业人员、法律人士、教授学者等专家,召开两场专家论证会,对方案以及新设街道名称、驻地进行论证。同时,发放数千份调查问卷统计,社会面赞成和认为合理可行的在95%以上。最终明确清名桥、惠山、北大街、广益、扬名、黄巷、瞻江保留为整合后新的街道名称。整个论证评估过程做到了充分调研、集思广益、有序推进、百姓认同,在前期工作铺垫基础上,申报审批工作在两个月内完成,社会反响良好。

三、历史地名得以继承和新生

对于未被选用为行政区划名称的历史地名,无锡市通过列入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评选地名文化遗产、设立保护碑牌、沿用为道路等类别地名的方式使它们得以继承和新生。近年来无锡市加强了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统一规划管理,有效改变了老城区历史文化景区多且分散、影响力弱、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及沿河的寄畅园、惠山古镇、天下第二泉、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阿炳故居、清名桥、小娄巷等历史地名得以进一步保护传承。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崇安、南长、北塘、南禅寺、上马墩等老地名,也以崇安寺、南长街、北塘大街、地铁上马墩站等各种衍生命名形式继续彰显历史文化价值。同时陆续复活使用部分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以老街巷、自然村名等来命名新地名,像少宰弄、福田巷、鸣珂里、小三里桥街等都起用了当地耳熟能详的老地名,一里街、陈白头巷等恢复了一度消亡的历史地名,尧歌路、嶂青路、上风渚路等使用了历史悠久的自然村命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厚重感。

微信

微博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