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民政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2-02-21 11:14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518/2022-00212
发文日期
2022-02-21
公开日期
2022-02-21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民政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事务
体裁
公告
关键词
救济,老龄问题,残疾人,公开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三个聚焦”的指示精神,以及对江苏“三个聚焦”的指示精神,以及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建立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持续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今年7月,对低保等标准再次进行调标,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106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0元。孤儿集中和分散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870元和2460元。我市孤儿养育标准全省第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全省第二。二是优化市区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责任保险制度。优化后,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原先八类特定对象扩大至十类特定对象;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次性救助金由10000元提高至15000元;病种类别划分及救助限额进一步优化,对1539种全病种进行优化分类。今年以来,已救助10545人次,发放救助金603.66万元,个人最高救助金达8.43万元,救助金额占自费支出的比例超过75%,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疾病医疗自费支出负担。三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2021年7月10日,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社会救助信用承诺制度的通知》《无锡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关于做好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等,使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四是建设“阳光惠民”监管系统。在市纪委监委的领导下,市民政局牵头,以原有的“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为基础,打造以“1+2+3+N”(一个大数据中心库、内外两网、三个平台、N项预警功能)为核心的“阳光惠民”监管系统,于11月19日上线运行,强化民生资金监管,实现公众服务指尖办。“阳光惠民”监管系统涵盖近50万名发放对象、73条资金线,年度监管民生资金超10亿元。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一是实施“心系银发”微幸福工程。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年完成2790户。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8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2家。完成 1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试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全年新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880张。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二是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科学规范编制《无锡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启动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全市3家养老机构入选省首批五级养老机构。三是加大养老服务协同合作。加强医养结合,推进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增强护理型床位供给,会同市卫健委下发通知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提升医养签约服务质量。会同发改、卫健等部门优化服务,着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研究制定我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四是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积极与上海市长宁区、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池州市等地开展养老合作,今年10月,由我市主办,四地在宜兴召开“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研讨会”,现场专家共谋养老对策,为高品质养老提供长三角方案。下一步,四地将共同签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养老服务协作备忘录》,推进标准互认、促进要素流动、共建养老项目、引导市场合作等。同时,我市与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积极推动宜兴和浙江长兴、安徽广德三县(市)开展养老服务协作,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县域幸福养老示范标杆区。

  今年9月,我市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基地(养老)(全国10个,全省唯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通报表彰。2020年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

  (三)建立健全儿童福利保障体系,稳步提升儿童福利水平

  一是强化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年5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无锡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的通知》,未保委牵头部门由团市委调整到市民政局,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8个增加到35个。今年以来,全面组织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和保障工作,共排查儿童22392人,新增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儿童1138人。二是建设儿童“关爱之家”。今年在现有13个儿童“关爱之家”基础上,重点打造8个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儿童“关爱之家”,目前已全部建成。“关爱之家”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以困境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个案介入等,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共开展活动150余次,服务覆盖儿童约3000余人次。三是易地新建市儿童福利院。自2020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内部装饰,管线安装,外墙粉饰、市政等配套项目已基本完成。新建的儿童福利院按照“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从满足孤残儿童日常生活和个性化需求角度,科学合理安排功能布局、配置设施设备,打造功能先进、环境优美、绿色环保的儿童福利机构。今年,市儿童福利院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四)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一是高质量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第一季度全市1198个村(社区)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一次选举成功率达100%。全市共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2976人,新一届社居委成员3590人,一大批政治坚定,想干事、会干事的优秀村(居)民被选进村(居)委会班子,基层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二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换届后,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开展新任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及时跟进设立居务监督委员会、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工作。指导在完成换届选举后及时修订《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发挥村(居)民自治主体作用,持续提升村(居)自治能力。三是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持续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示范项目征集评选,今年共征集了102个项目,评选出23个优秀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发挥示范效应。制作《无锡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丛书》,涵盖自治、协商、物业难题、三社联动、新型农村社区等多个篇章,通过案例示范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四是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目前全市民政部门共登记社会组织6809个,备案社会组织10730个。全市共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99个,形成了覆盖市、县(区)、街道(镇)、社区(村)四个层级的孵化基地网络,孵化社会组织1500多个。出台《无锡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落实方案(2021-2023年)》,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在基层社区治理、困难人群帮扶中的作用。

  (五)优化专项社会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成效

  一是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民法典》离婚冷静期规定,加强婚姻辅导服务。6月起,我市婚姻登记实行“跨省通办”。二是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联合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行动,到火(汽)车站广场、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区域进行“地毯式”巡查,主动做好救助工作。启动市救助管理站易地新建项目,建设用地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400万元,设置床位200张。内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反家庭暴力庇护所,12月24日举行了奠基仪式。三是规范殡葬服务。今年5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殡葬领域服务收费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殡葬服务管理。四是加强残疾人帮扶。4月22日起,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跨省通办”。建成12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并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康复服务。五是规范区划地名管理。主动对接梁溪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变更事项,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查阅台账、专家论证等形式开展指导,10月20日市政府下发批复,梁溪区新设立的七个街道于11月4日正式挂牌,解决了多年来中心城区下辖街道空间承载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行政管理成本偏高的历史问题。牵头六部门印发《关于稳妥解决县乡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全面梳理排查和解决县乡政府驻地迁移历史遗留问题。结合庆祝建党 100 周年,开展“红色地名”认定活动,我市6条红色地名入选省“100条重点红色地名名录”。

  二、问题不足

  一是需进一步强化争先意识,牢固树立“争第一、创唯一”的精神。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神,增强拼搏意识和干劲,积极主动对接先进发达地区以及民政相关工作出色的地区,认真对标找差,通过调研学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制订提高计划,始终做到向先进看齐,努力“争第一、创唯一”,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二是需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进步,加快数字化、加强部门合作。如民生部门间的各类救助信息、资金数据、人员信息等资源共享不充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各业务主管部门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未保委成员单位也存在各自为政、合力发挥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进一步积极主动作为,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理顺工作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增强工作合力。三是需进一步走近百姓,更好地服务于民。为更好地做好民生工作,需进一步深入群众,调研民生疾苦,推进政策研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得到充分贯彻落实,推动改革成果人民共享。

  三、2022年重点工作思路

  2022年,将重点贯彻落实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为民情怀,感群众之难,解百姓之痛,从救助到丧葬,充分打造民政文明形象;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民政系统信息化绩效评估,以评促改,推动民政系统数字化进程。具体而言,着重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基本民生保障和专项服务,全面加强民生资金监管

  一是推进智慧救助。加快社会救助体系数字化、救助资源集成化建设,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助。发挥救助牵头部门作用,推行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推进所有社会救助事项“灵锡”APP“一键申请”、一站式服务。二是儿童福利工作创新转型。以市儿童福利院易地开办为契机,提升理念,打造新时代“儿童友好家园”,建设成为一个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一个“嵌入式”康教服务机构、一个“家庭式”成长服务机构,并走出院门开展“开放式”延伸服务。三是救助管理机构提档增能。紧抓新站建设契机,聚焦流浪乞讨救助、未成年人保护、反家庭暴力庇护三项核心职能,探索打造“三站联动、多元发力”的无锡特色救助工作新模式,推动救助站、社工站、警务站联手出击,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多元介入,构建“源头主动发现、信息互通共享、资源融合接续、服务专业多元”的“一站式”大救助工作平台。四是提升市殡葬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场所环境,做到洁净素雅、庄重肃穆;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做到举止得体、服务周到。将殡葬服务中心打造成文明服务窗口,维护好人生“最后的尊严”。五是发挥“阳光惠民”系统监管合力。2022年,将各部门涉及的所有民生保障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在赋予协调、建设、管理、监督四大功能基础上,还赋予对资金发放的分析评估功能,考量各条线救助政策的绩效。

  (二)强化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推进养老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打破现行政策局限,推进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今年6月,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江苏省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具体操作规范,存在一定的执业准入风险等问题,导致卫健部门难以依法规范推进居家医疗服务。为适应居家社区养老医疗需求:1.推进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康复、护理床位的设置。探索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内部改扩建方式拓展养老服务或者开设护理院。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2.进一步完善长护险政策,结合当前长护险新一轮调整时机,对于由家属提供照护服务的这一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引导选择由专业机构上门提供护理服务。3.制定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科学测算医养结合项目工作量,推进资源有效配置、服务精准提供。

  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常态化。当前异地养老存在社会保险标准差异、异地转接政策执行不顺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能很好地进入养老机构等问题。2022年,将继续积极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重点加强与上海市长宁区、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池州市等地开展养老合作,签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养老服务协作备忘录》;积极与省厅沟通对接,共同推进建立健全城市间的合作协商机制,推进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异地对接和养老服务异地结算,探索异地通办等;推进宜兴和浙江长兴、安徽广德开展跨省县域幸福养老协作,促进资源共享、标准互认共通。

  (三)推动融合共治,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夯实村(社区)治理基础。合理设置村(居)民委员会,对2个超大型社区进行拆分优化,对8个空壳村(居)推进撤并,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等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二是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重点培育紧缺型社会组织,引进高层次社工人才,深化推进社工站(室)建设,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三是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创新。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融合机制。探索以街道为单位进行示范区建设,为“五社联动”在社区落地提供“无锡模式”。四是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动员社会组织开展矛盾调处、民主议事协商、老人临终关怀、残障人士和独居老人关爱等服务项目100个。

  (四)主动作为,做好民生实事

  今年,我局共申报7个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和10项民生工作,目前被市政府初步列入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有5项,分别为:(1)为全市2000户高龄、困难等特定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2)建设6家乡镇(街道)儿童“关爱之家”。(3)升级“殡葬便民通”服务平台,更好服务群众“身后事”办理。(4)改造提升2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在多个婚姻登记处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该项与市妇联联合申报)。待正式确定后,认真实施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好民生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

微信

微博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